炎炎夏日,面對酷暑,機智的你一定是拿出空調遙控器,然後露出毫無壓力的微笑。
不過,有些人卻無法享受空調帶來的爽快,吹完空調總是鼻塞、流涕、咳嗽、頭痛、喉嚨幹癢、渾身都不對勁等,甚至還有人患上面癱!
28歲的武漢市民李先生,最近吹空調得了面癱,他到醫院看病時,錄下了一段康復科醫生親自示範的“臉保健操”,結果火了。
“空調病”是個“假的病”
“空調病”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疾病,並沒有任何醫學指南收錄這個病。
大家所説的“空調病”,主要還是指長時間使用空調後出現的鼻塞、流鼻涕、咳嗽、乏力、喉嚨幹癢等一系列不適症狀。
其實,大部分人只要離開空調房,各種不適就會慢慢緩解,不治療都可能好起來。
吹空調就不舒服,到底怎麼回事?
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我們還是能找到原因的。
空調系統中滯留的凝結水蒸發形成的局部較高温度和濕度條件,成為適合微生物繁殖生長的環境,易滋生一些生物體病原體,如:蟎、真菌、病菌、黴菌、病毒和其它昆蟲。
這些細菌隨呼吸道進入人體,容易導致人體出現頭暈乏力,甚至患上感冒、鼻炎、哮喘等上呼吸道疾病;
重則引起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,嚴重的還會因為呼吸衰竭死亡。
專家介紹,當空調冷風直着吹過來的時候,侵襲面部的微循環,就是刺激血管出現收縮,血管收縮之後,就會產生相應的供血障礙。
表現在其他地方可能不是很明顯,但面部對水腫比較敏感,所以就出現了神經功能受損的症狀,也就是我們所説的面癱。
另外,室內外温差過大,人從火熱的室外到空調房,皮膚血管、汗腺和皮脂腺收縮,神經調節紊亂,時間稍長會出現頭暈、易倦、全身不適、精神不振及免疫功能下降等。
頻繁進出空調房,人體體温調節功能不易適應,別説普通人是抵抗力下降,對於特殊人羣,像心腦血管等慢性病患者,容易舊病復發。
在夜間睡覺時,如果空調温度太低,第二天起牀可能會感到渾身乏力、頭疼、腰痠背疼、關節痛等症狀,嚴重的可以引發腹瀉、月經不調等。
遠離“空調病”的方法
既然離不開空調,又不想得“空調病”,那我們只能儘可能消除各種致“病”原因了。
1、温度不要太低從室外回到室內最好10分鐘後再打開空調,空調的温度最好設定在26℃左右,切勿追求“急凍”模式。
另外室內可放兩盆清水,以保持室內有足夠的濕度。
2、開門窗通風有研究發現,密閉室內開空調5~6小時後,大腸桿菌升高1、2%,白喉菌升高0、5%,而其他呼吸道有害細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。
所以,建議大家每隔1小時開會兒門窗,讓室內外空氣徹底流通。
3、定期清洗空調清洗空調要掌握正確方法,不要只清洗過濾網,還要清洗散熱片。
空調散熱片不可拆卸,僅靠濕布擦拭、刷子清潔等手段是無效的,應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空調消毒劑。
4、加濕空氣一般來説,空氣相對濕度在40%~70%時,人會感覺比較舒服。
由於空調天生就有抽濕功能,室內空氣可能會很乾燥,所以,覺得乾燥、不舒服的人可以在家裏備一個加濕器。
5、多喝水萬能建議又來了,多喝水,多喝水,多喝水。
一般推薦健康成人每天喝水1500~1700 mL,大概是3~4瓶礦泉水那麼多。
6、預防着涼
休息時,關節暴露部位可適當加蓋毛巾被。大汗淋漓時,不能馬上進入空調房間。儘可能避免空調冷風直接吹到身上。